南京农业大学“N次方社会保障服务团” 朝天宫街道实习日记选

时间:2016-07-25 19:00

这是一篇与众不同的日记,因为日记不是一个人写的,而是一个南农保障141团体写的,是这个团体的12个小组日记的叠加。自7月13日至22日,他们在朝天宫街道见习九天,所写的日记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反映街道的工作状态,当然也能给街道、社区为民服务提供不一样的视角。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精选部分日记和图片分享给大家:

朝天宫街道便民服务中心  我被留在便民服务大厅,所谓“民生无小事”确实如此。大厅的工作繁杂又需要高效率,包含的事情很多,例如失业保险办理,社保卡的办理、补办、挂失等,医保报销的咨询等等众多工作。我十分敬佩这些工作者,能记得复杂的手续流程。今后的九天工作我会好好咨询社工们,尽快上手一些简单的工作,充实就业见习的工作时间。

张府园社区  我跟我的同伴李叶被领到了张府园社区,文化气息很浓厚,装饰古色古香很好看,来到这里就看到社工们在调解矛盾,处理各种各样的琐事,积极帮助居民解决问题。当然啦,我和我的同伴也不可能闲着,一个在查看信息,做录入,另外一个就在盖章,第一天来就掌握了“大权”,很开心!!

评事街社区   评事街社区的办公室设在一座清真寺后院,工作人员大多是二、三十岁的姐姐,特别和蔼可亲。办公室装潢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共存。下午,我们去拜访了独居老人顾爷爷。他曾就读于南京医科大学,后来进入部队做军医,之后转业到南京钢铁厂。老人双目失明已有十年之久,家在六楼,一年到头也下不了几次楼。儿女工作繁忙,不能经常探望,平时只有钟点工来做做饭打扫卫生。但顾爷爷心态调整的很好,自学了吉他、手风琴、葫芦丝等乐器,与音乐为伴,乐得清闲。

俞家巷社区  进入俞家巷社区,一进门就感受到了浓浓的工作氛围,每个工作台前都坐了一些咨询的人,服务人员都耐心地解答着她们的疑惑,比如一些有关体检申请和住房补贴领取的问题。工作人员又带领我们熟悉了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。在这个系统中,我们见到了许多比较新的类目,如慰问金发放情况,失业人员跟踪服务等,我们充分认识到了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,这个实践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!

绒庄新村社区  上班第一天,刚好碰上绒庄新村社区的少儿教育活动,社区为小朋友播放了两部短片,老书记在短片结束后做了总结“要学会感恩,尊敬父母”,爷爷还就当前的小学生学习压力、素质教育问题与现场的学生和家长进行了交流,给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。

安品街社区  上午,我们早早来到安品街社区,开始我们做了简单的录入数据。后来漂亮又可爱的姐姐叫我们给牌匾的字染色。拿着画笔,粘上颜料,小心翼翼,一笔一划,看着黯淡无光的字渐渐有光泽起来,满足之情从嘴角溢出。

七家湾社区  今天,我们小组在罗主任和袁老师的带领下,完善了社区“寻味七家湾”的宣传墙。在来社区之前我们就对七家湾牛肉锅贴有所耳闻,而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小组了解到老七家湾特色是熏牛肉、扁食、牛肉汤、牛肉煎包,绝不只是锅贴。我们小组在此之后实地考察了李记清真馆和安乐园,果然名不虚传!!这样的活动给我们的暑期实践带来了别样的乐趣!

陶李王巷社区  早上跟着社工阿姨去记录昨天铲小广告的成果,由于昨天比较匆忙,今天又进行了二次工作,平日里柔弱的社工阿姨,也会拿着刷子刷墙,社工工作包括方方面面,我们又对基层社区工作有了更多的认识。下午是去跟高龄独居老人孔庆兰奶奶聊天、帮忙打扫卫生。孔奶奶儿子女儿都去世了,亲人只有一个小孙子,80几岁老人平时独居,老人靠低保维持生活,省吃俭用扶养孙子,生活非常艰辛,通过和老人的聊天,我们觉得社会保障的意义就在于帮助弱势群体正常的生活,也希望我们今天下午的一点点劳动能够帮助到孔奶奶。

评事街社区  今天我们帮社工刷了各小区的门牌及单元号。每块牌子都是大家亲手刻字、刷漆,做得非常精细漂亮。有金色、红色、绿色,很是鲜艳。同时我们也还在进行着送清凉的活动,毛巾今天只剩下了两箱,陆续有居民前来领取。

以上日记记录了实习者们的工作实践:“虽然每天的工作很繁杂,但是舍不得一直引导我们的社工,舍不得和蔼可亲的爷爷奶奶,也舍不得我们温暖的社区”。这正是他们的真实感触和体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