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淮区五老村街道“疫”线纪实|从“50后”到“00后”的携手逆行

时间:2022-04-22 15:47

他们有的是“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”,有的拿着“红缨枪”,气势十足......他们的年龄从“50后”到“00后”,跨越了半个世纪的年龄差,却在战“疫”一线相遇。“你曾是我,我也将会是你。”当他们目光触碰的一刻,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——“五老爱心联盟”志愿者。

50

你们辛苦了,我们只能帮一点忙

在游府西街小学核酸检测点,总能看到一位阿姨忙个不停,她是新街口商业街社区党委委员汪琴。汪阿姨参与了每轮核酸检测,从早到晚战斗在防疫一线。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考虑到她已经68岁了,请她休息会儿,她摆摆手,你们辛苦了,既要体力劳动,又要脑力劳动,经常看到社工们加班到凌晨,我能帮一点是一点。有的老年人记不住手机号码,她主动想办法,让他们拨打自己的手机,然后再告诉登记人员。当人流量较小时,她也闲不住,把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。汪阿姨气宇轩昂,特别像擎着红缨枪。工作人员纷纷为她点赞。

五老村社区党委委员袁东升,疫情期间带领居民网格党员志愿者们,10人分队,轮班值守,承包了八一幼儿园旁边人流量较大的防疫卡点,为来往人群测温验码。“社区很辛苦,值守卡点我们还是可以的!” 袁阿姨拍着胸脯,笑着说道。

退休老党员陈师傅,参加了五老村小学(文昌校区)每轮核酸检测,每次忙完到深夜,他哼着小曲,拎着保温杯回家,“十分满足,忙碌充实,像回到原来的单位,找回了年轻时的感觉。”……

60

放心,有需要就跟我们说

“胸前佩戴的党徽时刻告诉我,遇到难事要冲锋在前,发挥表率作用,这是党员应该做的。”南京长润经济咨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杨玉田,在20217月南京突发疫情时,因有中高风险地区行程史,没能参加志愿服务。今年终于如愿以偿,看到志愿者招募令后,他第一时间报名参加,并且组织了单位员工共同参与战斗。3月中旬天气转寒,冷雨不断,在九宜城核酸检测点,当过兵的他主动要求露天维护秩序,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。

国际金融中心丰诚物业经理雷震林,是一名党龄20余年的党员。新街口商圈党群服务中心设置疫苗接种点期间,当收到需要志愿者的讯息后,他二话没说,带领着身强力壮的员工,如他的微信名“雷神”一样,火速支援,威力四震。“有需要随时喊我,我离得近!”

南京秦淮天乐口腔诊所有限公司行政经理60后刘春花,截至412日,连续6天每天派出2名志愿者支援疫苗接种工作。“请打开手机扫一扫,谢谢配合”。江苏银茂控股(集团)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张智峰同志,在三条巷社区值守防疫卡点,打着伞,雨水还是伴着风打在脸上,就这样一直守到晚上24点……

70

只想贡献一份力量,疫情总会过去的

平安综合金融经理徐俊,第一次志愿服务在九宜城核酸检测点,单位的领导认出了穿着“大白”的她,他们非常惊喜,自此同事们亲切地称她“小天使”。当李公祠建筑工地核酸检测点急需志愿者时,她放弃周末休息时间,不顾外面下的大雨,赶来支援,她也成为建筑工地核酸检测工作的常驻志愿者,每次都提前半个小时报到,上门为8家工地的工人们进行核酸检测。“没关系”“没问题”“都可以”“没有顾虑”“有需要呼我”,她的声音坚定有力。

同为70后的党员刘卫华、刘明英是同事,看到九宜城核酸检测点位工作人员辛勤忙碌,他们十分感动,相约一起为战“疫”贡献一份力量,他们安排好工作,但凡有空闲时间,就出现在核酸检测点,默默坚守着……

80

志愿者是会闪闪发光的

80后夫妻档万晏和徐小明,携手出现在五老村小学(崇实校区),这对“爱心大白”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当被问到为什么参加志愿服务时,万晏说,“2020年初,很多地方帮助了我的家乡湖北,现在我在南京,我热爱这座城市,愿意尽我们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!”

“陈老师,您又来了!”新街口商业街社区工作人员欣喜地说道。37岁的陈昊珏,是南京审计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党委委员。2021年夏天她曾多次支援了社区核酸检测工作,今年她将家里的娃交给老人照顾,利用线上教学之余的时间参加志愿服务,累计98.5小时,核酸检测信息登记万余人,她说,“作为一名党员,我没有太多豪言壮语,用行动发光就好。”

1986年出生的锦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总支党员茹唯,和公司的蒋明伟,苏小津,张菊娟,江澍等组成了数据分队,连续5天从早到晚支援五老村街道,他们用爱跑出了数据“加速度”,排查核实疫情防控重点人员信息数据2500余条。“只愿用我们的微弱之力为这座城市增添一份爱与希望。”他们的目光坚定有力。

同为80后的江宴集团酒店郭海峰和金城集团陈子静,是秦淮区青联委员,带头并组织单位员工多次支援核酸检测工作,贡献青联委员力量。南京谷穗产业园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刘莉,作为一名80后党员,和公司严敏、杨璐多次参与核酸检测点的秩序维护工作。南京广播电视台张衡,采访完五老村街道社区书记主任“七仙女”的故事,第二天成为了一名“大白”,深深体会到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辛苦;1980年出生的李健,“轮岗”保障新冠疫苗接种工作、在核酸检测点身穿“大白”登记信息,在防疫卡点值守到24点;富邦华一银行南京分行党支部党员陈鸿祥,主动报名,在新街口商圈党群服务中心接种点,负责秩序引导,同时作为技术专家,帮助修理工作设备;邢星、潘雪、张春霞、孙立群、汝文羽在核酸检测点连续数个小时维护秩序,任汗水流淌,嘴上说着“不累”......

90

光荣在于平淡,艰巨在于漫长

“心中有信仰,脚下有力量!”疫情突发以来,南京市人防应急救援志愿大队主动对接、火速支援,由徐刚队长统一调配,章雪带队,组织有力、行动迅速、奔赴一线。王铎峰,是其中的一名90后志愿者,2012年,他在大学期间就经常参加助老等志愿服务,2021年加入南京市人防救援队。现在他白天上班,晚上到九宜城核酸检测点化身“大白”。他参加了每一轮核酸检测工作,与社工已经熟悉得像一家人,他总是有使不完的劲儿,笑着说,“很开心,很充实”。

1998年出生的团员卢熙元和1999年出生的刘子豪,20217月找到了第一份“工作”:志愿者,在淮海路社区认识了5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,他们组成了一支“拉风”的志愿行动队,承担了数据核查、到卡点送饭、装门磁等工作,不知不觉与社区结下了解不开的情缘,卢熙元还特地送给社区一幅画作为礼物。时隔近一年,其他小伙伴因学校封闭管理,没办法出来。卢熙元和刘子豪带着5个小伙伴的爱心和力量,又来了。“淮海路社区已经是我们的另一个家,家里有需要,肯定要回来帮忙的。”他们的笑容像温暖的阳光。

“有一座城叫众志成城,有一颗心叫万众一心!”南京顺乐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曹计飞积极组织4名员工志愿者,95后团员尹皓、张昀、刘丽莹和1991年出生的王青云,在核酸检测点坚守,成为一道动人的青春风景线。高琪、方证、周强,在建筑工地核酸检测点认真做好登记工作。刘晶灿加入疫情防控数据组,感慨道:“体会到了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平凡与伟大,能让他们稍作休整,喝口水,我们的志愿服务,就值了。”团员房珺祺,像对待自己的学生一样,在社区耐心细致帮助老年人操作手机、登记信息等,在核酸检测点位负责秩序维护……

00

请党放心,强国有我

2000年出生的王家慧是一名团员,和党员王景同在南京大学工作,他们携手一起在爱国卫生运动纪念馆,负责信息登记工作。两名“大白”,让挂包领导和点位长连连称赞,“男孩子能吃苦,一直在台前做登记。女孩子有耐心,邻家妹妹的感觉。两人配合十分默契。”

2001年出生的郗文轩,连续10余天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,在五老村街道便民服务中心,他负责数据核查,有时一天要打一百多个电话。面对不理解的居民,他反复讲解信息排查的必要性,直到他们配合。在重点人群核酸检测点需要人手的时候,他被派去支援,负责秩序维护,口干舌燥也停不下来,一遍遍提醒,“保持一米线,手机不要放在桌面上。”

 “强国有我,秦淮必胜!南京必胜!中国必胜!”傅宇凡,2005年出生,17岁,正在上高二,住在树德里社区。在五老村小学(崇实校区)核酸检测时,他看到了一线防疫人员忙碌和辛苦,向他的妈妈戴辉荣提出来,“现在是国家社会需要的时候,作为00后,我想出一份力,网课之余可以参加志愿服务。”戴辉荣非常支持儿子的决定,并决定跟儿子一起并肩战斗。两个人穿上了防护服,互相鼓励,一坐就是几个小时……

不论哪个年龄段的志愿者,他们在这场“速度与时间”的防疫赛跑中,心手相牵,冲锋一线,向着同一个方向出发,为南京而战。用实际行动汇聚成爱的海洋,载着美好的希望乘风破浪,守护一方平安!


秦淮区五老村街道 文字作者:五老村街道 图片作者:五老村街道 审核:刘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