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话说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,为了让苜蓿园辖区的小朋友有一个多姿多彩的暑假生活,8月22日,苜蓿园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及关工委组织带领辖区内的20余名小朋友参观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——甘熙宅第,进一步传播传统文化,提升辖区内小朋友的民族认同感。
上午8点15分,晴空万里,徐徐微风,小朋友们和家长按照约定在东南眼科门口集合上车,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,我们的“研学”之旅启程啦!
甘熙宅第在南京升州路与中山南路交界地段,处于闹市之中,一条不起眼的巷子里。上午9点,大家到了甘熙宅第,下车后太阳有些刺眼,丹丹老师给每一个小朋友发了一顶帽子,也给此次的活动增加了一点仪式感,小朋友们排队跟着导游老师听着南京民俗故事。
甘熙宅第又称甘熙故居、甘家大院,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,与明孝陵、明城墙并称为南京市明清三大景观,俗称“九十九间半”是中国大城市中现存规模最大、形制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。建筑群内虽有房间“九十九间半”,但却只设一个主入口,想进入宅内,必须通过该入口,体现了中国封建家庭不另立门户的传统观念。
小朋友们听得很认真,导游老师不仅介绍了建筑布局,还介绍了很多传统民艺,比如,南京绳结,包含了千情万意的美好祝福;南京民间布艺,寓意团结、吉祥、美好;南京绒花,赋予了亲情、友情、爱情的文化内涵等。
面塑,俗称面花、礼馍、捏面人,是源于山东、山西、北京等地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,逐步从北方传到南京一带,南京面塑主要是一些儿童把玩的小玩意。因此,在活动的最后我们为小朋友安排了一场面塑制作,面塑以面粉为主料,调成不同色彩,用手和简单工具,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,在老师的指导下,小朋友们逐渐把手上的泥团捏成了飞机的形状,寓意一飞冲天,一日千里。
民俗,是一种来自于人民,传承于人民,又深藏在人民心中的文化力量,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,除了记载在史书中的那些文字,除了安放在博物馆的那些文物,还有着这些从社会生活中传承下来的民俗。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意义所在。今后苜蓿园社区会继续开展此类活动,传承优秀民间文化。
月牙湖街道 文字作者:吴宇婷 图片作者:吴宇婷 审核人:曹雯2023.8.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