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5日下午,瑞金路街道中山门社区的活动室里格外热闹:既有孩子们凝神倾听的专注,也有零件拼接的清脆声响,更有成功组装后的欢呼雀跃。秦淮区关工委副主任徐勇耕、副秘书长戴大梁的到来,让这场“历史+实践”的爱国主题教育活动更添温度。
“南京大屠杀那段历史,不是课本上冰冷的文字,而是无数同胞用生命留下的警示。”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炮兵学院季压西教授的话音刚落,台下就有孩子举手:“教授,我们现在强大了,是不是就不会再受欺负?”这个稚嫩却坚定的问题,让季教授眼中泛起暖意。他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翻开随身携带的史料相册,指着一张张调研时拍下的遗迹照片,结合亲身经历讲述历史细节。当讲到幸存者的故事时,孩子们的眼神从好奇转为凝重,又慢慢燃起坚定的光。“记住伤痛,是为了守护今天的和平。”季教授的总结,让全场陷入短暂的沉思,随即响起自发的掌声。
如果说历史课是给心灵“充电”,那接下来的军舰模型拼装就是让梦想“启航”。“从渡江战役的木船,到如今的辽宁舰、山东舰,人民海军的每一步都藏着中国人的骨气!”社区关工委秘书长的话刚说完,孩子们就按捺不住地拿起零件。桌面成了“造船厂”,小手们在家长和志愿者的辅助下,对照着投影教程“造舰”:有的专注拼接舰体,有的研究武器装备,还有的小声讨论“雷达该装在指挥塔哪一侧”。
“这里的卡扣要先对齐再用力。”徐勇耕俯身为孩子示范,戴大梁则在一旁笑着提醒:“别着急,军舰的‘战斗力’藏在细心里头呢!”当第一艘“军舰”组装完成,10岁的王梓轩举着作品转圈展示,脸上的骄傲藏不住:“这是我造的‘航母’,以后要保卫祖国!”此起彼伏的欢呼中,一个个迷你军舰陆续“下水”,孩子们的笑容比夏日阳光更灿烂。
“这样的课,比讲十遍大道理都管用。”一位家长感慨。徐勇耕看着满桌的“军舰”,欣慰地说:“历史让他们知来路,实践让他们明方向,爱国情怀就这样悄悄住进了心里。”戴大梁则勉励孩子们:“今天拼的是模型,明天建的是强国,你们就是最好的‘接班人’!”
夕阳透过窗户照进活动室,孩子们举着亲手拼装的军舰合影,镜头里,一张张笑脸映着“强国有我”的少年意气。这场让历史“活”起来、让梦想“动”起来的爱国课,正悄悄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红色的种子。
瑞金路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文/图:何倩钰 审核人:杨丽 2025.7.31